公司logo商标
首页 >> 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我国保持第一制造大国,综合实力持续提升
 
在工信部26日召开的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”新闻发布会上,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,10年来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.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.4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从22.5%提高到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。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.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.4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从22.5%提高到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,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。据悉,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不断巩固、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、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。据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,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、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,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、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,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。此外,十年来,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%左右。
据介绍,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、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,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、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。10年来,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。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不断巩固、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、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。中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%左右。目前,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445家,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306家,在增强中国制造业供给能力和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32.9%,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26日表示,今年1至5月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.9%,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。姚珺是在26日工信部举行的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”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。
“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,制造业向智能、绿色、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。”王伟介绍,2021年,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.3%和74.7%,较2012年分别提高30.7个和25.9个百分点,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。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分别下降28%和16%,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.6%。个性化定制、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%。与此同时,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,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.3%和74.7%,较2012年分别提高30.7和25.9个百分点。下一步,工信部将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10年来,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。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.85%增加到2021年的1.54%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.3%,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。工信部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,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,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.9%提高到2021年的22.4%。大国重器亮点纷呈,“蛟龙”潜海、双龙探极、C919试飞、“嫦娥”揽月、“北斗”组网、“九章”问世,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。
截至2021年底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,较2012年增长了23.5%。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,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.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.24万亿元,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,比2012年增加27家。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,截至2021年底,已培育4万多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4700多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与此同时,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。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.85%增加到2021年的1.54%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.3%,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。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,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,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,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,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、高新技术、节能环保等领域。对于社会关注的产业链转移话题,他表示,产业链转移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。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,但总体来看,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。记者获悉,工信部将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具体而言,在稳投资上,将加快“十四五”工信领域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,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,加强5G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融合应用,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。在增动能上,将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,同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,打造新的增长点。在育主体上,将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,引导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,培育一批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,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在优环境上,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落实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和惠企政策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,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”他说,一是支持外资加大在华投资,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、高新技术等领域,运用部省联动服务保障机制,全力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。二是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,做优做精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,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。三是推动构建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,为制造业开放合作搭建交流平台。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。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其中,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0.78亿辆大幅增长到当前的3.1亿辆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,产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。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表示,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,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8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6%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得到提升。
 
 
在工信部26日召开的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”新闻发布会上,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,10年来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.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.4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从22.5%提高到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。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.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.4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从22.5%提高到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,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。据悉,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不断巩固、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、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。据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,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、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,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、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,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。此外,十年来,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%左右。
据介绍,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、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,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、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。10年来,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。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不断巩固、体系完整优势更加凸显、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。中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.4万亿元、3.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.8万亿元、6.3万亿元,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%左右。目前,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有445家,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306家,在增强中国制造业供给能力和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32.9%,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26日表示,今年1至5月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.9%,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。姚珺是在26日工信部举行的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”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。
“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,制造业向智能、绿色、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。”王伟介绍,2021年,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.3%和74.7%,较2012年分别提高30.7个和25.9个百分点,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。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,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分别下降28%和16%,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.6%。个性化定制、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%。与此同时,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,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别达到55.3%和74.7%,较2012年分别提高30.7和25.9个百分点。下一步,工信部将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10年来,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。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.85%增加到2021年的1.54%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.3%,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。工信部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,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,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.9%提高到2021年的22.4%。大国重器亮点纷呈,“蛟龙”潜海、双龙探极、C919试飞、“嫦娥”揽月、“北斗”组网、“九章”问世,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。
截至2021年底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,较2012年增长了23.5%。骨干龙头企业持续做强做优,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.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.24万亿元,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,比2012年增加27家。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,截至2021年底,已培育4万多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4700多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。与此同时,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。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.85%增加到2021年的1.54%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.3%,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。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,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,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,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,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、高新技术、节能环保等领域。对于社会关注的产业链转移话题,他表示,产业链转移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。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,但总体来看,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。记者获悉,工信部将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,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具体而言,在稳投资上,将加快“十四五”工信领域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,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,加强5G、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融合应用,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。在增动能上,将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,同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,打造新的增长点。在育主体上,将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,引导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,培育一批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,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在优环境上,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落实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和惠企政策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,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”他说,一是支持外资加大在华投资,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、高新技术等领域,运用部省联动服务保障机制,全力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。二是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,做优做精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,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。三是推动构建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,为制造业开放合作搭建交流平台。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。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其中,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0.78亿辆大幅增长到当前的3.1亿辆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,产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。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表示,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,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8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6%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得到提升。
 
  地址:南京栖霞新港开发区恒通大道50号 邮编:210000
电话:13770339448
邮箱:13770339448@163.com
联系人:舒总
 
版权所有:南京舒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    苏ICP备2022028410号-1    南京力科    旭丰储能科技
版权所有:南京舒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苏ICP备2022028410号-1